昨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紫光阁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就当前经济形势、明年经济工作和其他问题回答记者提问。
温家宝谈到,过去一年中,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出手还是快的,而且各项政策措施的力度也比较大。因为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现在为应对金融危机打分还为时过早。
“作为政府总理,应该把真实情况向人民讲清楚,这是我的义务。同时应该给人民带来信心和希望。”温家宝表示,在明年“两会”之前,还会在网上同网民们见一次面。
谈房价四措施抑制房价过快上涨
在网友提问中,房价是大家最关心也无可避免的问题。
温家宝说,今年房地产有了比较快的恢复,但同时房价在一些地区和城市上涨过快,也引起了中央高度重视。
温家宝表示,在政府行为方面,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加快棚户区的改造,在资金、土地以及税收上,都要给予优惠和保障。第二,要鼓励居民购买自住房和改善性的用房。与此同时,要采取措施抑制投机。中国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住房必须坚持安全、经济、适用和省地的原则,特别要重视中小套型和中低价位房屋的建设。第三,要运用好税收、差别利率以及土地政策等经济杠杆加以调控,稳定房地产的价格。第四,要维护房地产市场秩序,打击捂盘惜售、占地不用、哄抬房价等违法违规的行为。
温家宝指出,只要政府有决心解决这个问题,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统筹考虑各方面的情况,制定长远的规划和政策,我国的房地产有一个稳定发展的局面,是可以做到的。
谈户籍引导农民工落户中小城市
五年前,温总理曾为一位叫熊德明的农民工讨过薪。温家宝说,“帮她讨薪是件很普通的事,我更注重研究的是制度的问题。”
据温家宝介绍,最近中央做出的两个决定:一是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具体办法还正在研究,改革的思路首先是要解决那些常年在城里打工,有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而又没有户籍的人们,让他们融入城市,和城里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享受同样的权利和待遇。第二,由于我们国家人多地少,考虑大城市的承载能力,要引导农民工在中小城市和大的集镇安家落户。
温家宝指出,这项工作意义重大:从经济上来讲,可以增添我们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扩大内部的需求;从政治上来讲,可以使农民工享受到与城市的人平等的待遇。
谈民生三年筹8500亿推进医改
“经济发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提高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也就是说为了改善民生。”温家宝说,在整个应对金融危机当中,我们始终把它摆在重要位置。
今年我们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事就是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现在参加新农合的已经超过8亿人,城镇职工和居民参加医疗保险的已经超过4亿人,两项加在一起已经超过12亿人。我们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筹备了8500亿元资金支持。
第二件事情就是从今年开始,我们在农村试行农民的养老保险试点。从今年开始,从试点单位开始,年满60岁的农民,每月可以拿到55块钱。这个钱并不多,但它跨越了一个时代。
谈金融金融危机会带来科技革命
温家宝说:“过去这一年,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一年。通过全国人民一年的努力,我们稳住了经济、稳定了就业,保持了社会的安宁。因为金融危机还没有过去,许多工作还没有结束,现在打分还为时过早。这个分数还得靠实践和历史的检验,最终靠人民的评价。”
“风起于青萍之末”。温家宝说,2008年“两会”时他就讲过,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难在国内国际不确定的因素多,因而决策困难。现在看来,中国应对金融危机出手还是快的,而且各项政策措施的力度也比较大,工作抓得扎实。
温家宝说,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世界开始看到一缕曙光,我们应该对未来充满希望。每一次国际金融危机都会带来一场科技的革命或者说大的变革,而决定应对经济危机取得胜利的关键还是在人的智慧和科技的力量。
温家宝说,世界上都在考虑占领科技的制高点,也就是占领新兴产业的制高点,这些才真正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未来。
中国的经济问题根本上还是结构性的问题,我们经济上还存在着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问题的焦点还在于如何调整经济结构,更为重要的是要运用科技的力量来转变发展方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
谈过剩中央投资无一工业项目
现今有人说,现在的产能过剩和4万亿投资有关系?
对此,温家宝认为,产能过剩是一个带有全球性的问题,它的最基本原理就是需求的减少、市场的萎缩而造成生产的过剩。“在我国除了这个一般的规律以外,还包含着我们原来的结构性问题。解决产能过剩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采取经济的手段、环境保护的手段、法律的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淘汰落后的产能,限制过剩产能的发展。特别是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这些产业的发展。”温家宝说,还有一个方面是人们不太重视的,那就是通过技术改造可以使过剩的产能在一些新的领域发挥新的作用,这就需要加强技术投入。总之,淘汰落后产能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全球经济的视野来加以把握。
近来,有人说产能过剩同4万亿投资有关。“4万亿投资,中央新增投资1.18万亿,在今年只完成了一半,大约5900亿。大部分都放在了安居工程建设、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就是路、水、电、气,还有环境保护和技术改造。还有一部分是安排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比如像京沪高速铁路,以及重要高速公路的联网,这些将会在经济发展的长期过程中起作用。我可以保证地说,中央投入的资金没有上一个工业项目。”温家宝说。
谈物价已关注到通胀预期迹象
温家宝说,管理好通胀预期是为经济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是保护人民的利益。
“我们已经开始关注到一些通胀预期的迹象:国际大宗物资价格的上涨可以传导到国内,如石油、棉花;今年货币的发行可能影响到通胀的预期;明年物价有一个‘翘尾’的因素;现在还没有出现通货膨胀,CPI刚刚由负转正,PPI也还是负的。”温家宝说,要预见到通胀有可能出现。特别是我国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和差距过大的问题,物价如果不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对于一部分人来讲可能不成之为问题,但是对相当数量的中低收入者,尤其是贫困家庭,就会成为很大的负担。
必须给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稳定的环境,使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物价上涨都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区间,这是明年经济工作的一条重要方针。
温家宝总理答问新华社记者精彩妙语集
谈下基层考察:
■我跟基层的同志讲,我说我要跑遍各地,直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取得最后胜利。
■这里我可以讲一个实际情况,“风起于青萍之末”。2008年“两会”记者招待会的时候,我曾经就讲过,今年可能是最困难的一年。
■厂长第一句话就跟我说,“温总理,你来访贫问苦了,你要听真实情况,还是要听一般情况?”我说我当然要听真话。
■这是我们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也是反映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智慧和力量。
谈改善民生:
■我们经济发展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就是说为了改善民生。
■我们为了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筹备了8500亿元资金支持。这项涉及全国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一定要克服种种困难,切实把它办好。
■从今年开始,从试点单位开始,年满60岁的农民,每月可以拿到55块钱。这个钱并不多,但它跨越了一个时代。
谈产能过剩:
■解决产能过剩最为重要的就是要采取经济的手段、环境保护的手段、法律的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来淘汰落后的产能,限制过剩产能的发展。特别是要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这些产业的发展。
■淘汰落后产能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从全球经济的视野来加以把握。
■我可以保证地说,中央投入的资金没有上一个工业项目。
谈经济政策:
■世界经济是互相联系的,但是各国采取的应对危机的政策是不一样的,政策退出的时机和方式也可以是不同的。
■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经济企稳向好并不等于经济根本好转”。其实,经济根本好转也还不等于我们的经济能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过早地把我们刺激经济的政策退出的话,就可能前功尽弃,甚至使形势发生逆转。
■如果把企稳回升和根本好转,以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划一条什么界线的话是很难的。我觉得我们现在就是要做好当前的事,同时又要筹划未来的事。
|